- 上一篇:朝阳县税务局电话地址
- 下一篇:2022年度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2022年度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补充指标表)编制说明
2022年度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补充指标表)编制说明
2022年度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补充指标表)编制说明
一、汇编范围企业户数情况表(财企补01表)
(一)填报范围
本表仅由一级企业(单位)汇总填报。
(二)主要指标填报方法
1.企业户数
(1)集团所属境外子企业户数:反映企业集团所属按照产权投资关系设立的境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资及控股子企业户数,包括红筹股公司及其控制的子企业、境外企业返回境内投资企业。
(2)集团所属纳入决算合并范围境外子企业户数:反映企业集团纳入决算合并范围内的所属按照产权投资关系设立的境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资及控股子企业户数,包括红筹股公司及其控制的子企业、境外企业返回境内投资企业。
(3)集团所属法人级次:反映集团所属股权架构中最末级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会计核算的子企业的层级。
(4)集团所属管理级次:反映集团实际管理架构中最末级企业(单位)的层级,包括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公司、板块管理模式的部门及BVI等离岸公司。
2.国际化经营情况
(1)国际化经营收入:反映集团内各类企业开展境外商品贸易、工程建设、技术转让等业务实现的收入。其中,“境内企业境外业务收入”不含境内企业与境外集团内企业开展商品贸易、工程建设、技术转让等业务实现的收入。
(2)国际化经营收入比重(%):指国际化经营收入占集团营业总收入的比重。
(3)境外从业人数占比(%):指境外子企业全年平均从业人数占集团全年平均从业人数的比重。
(4)境外资产占比(%):指境外子企业资产总额占集团资产总额的比重。
(5)国际化经营收入按抵消内部关联业务后金额填列。
3.股权投资基金情况:
(1)已设立基金规模合计:反映投资管理类公司已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由投资者认缴和实缴的资金总额。
(2)已投资项目资产规模:反映股权投资基金参与投资项目的总资产规模,其中:基金投资金额反映股权投资基金对投资项目的出资额。
(三)表内公式
2行=(3+4+5+6)行;2行≥7行;2行≥9行;2行≥15行;2行≥16行;7行≥8行;9行≥(10+11+12+13+14)行;若6行>0,则24行≥5;16行=(17+18+19+20)行;22行≥23行;36行≥37行;38行≥39行;40行≥41行;36行≥38行。
(四)表间公式
29行=27行/财企02表1行;31行=30行/财企01表74行;33行=32行/财企02表38行;34行“本年数”栏=财企补03表11行/财企09表2行“本年数”栏。
二、企业股权结构表(财企补02表)
本表主要反映企业的股权结构,包括股东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股东性质、集团内/集团外、境内/境外、截止本年末实际出资额、截止上年末实际出资额、本年股权比例、上年股权比例。
(一)填报范围
本表填报范围为本年度汇总会计报表所涉及的所有法人企业。
(二)编制方法
企业应将持有其股权比例前十大的股东分项填列,其他股东出资额合计填列。企业股东数量不足十个,无须填列其他股东出资额。
(三)指标解释
1.股东性质:指股东的组织形式,包括国家资本、国有法人资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其他)、集体资本、民营资本(民营企业、本企业人员、其他自然人、其他)、外商资本。
2.集团内/集团外:指股东与编制单位是否同为一家集团内的企业。
3.国别:指股东生产经营所在国家。
4.截止本年末实际出资额:指截止本年末,股东累计已出资的金额。
5.截止上年末实际出资额:指截止上年末,股东累计已出资的金额。
6.本年实际出资额比例:指截至资产负债表日,股东持有的出资额比例。
7.上年实际出资额比例:指截至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日,股东持有的出资额比例。
8.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一律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编号(18位),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的企业(境外公司等)使用统一的编码规则生成18位代码填报。
(四)表内公式
1行=2行+13行;2行=(3+4+...+12行);13行=(14+15+...+18)行;1至12行第7栏=1至12行第5栏/1行5栏;1至12行第8栏=1至12行第6栏/1行6栏。
(五)表间公式
1行5栏=财企01表128行“期末余额”栏;1行6栏=财企01表128行“期初余额”栏。5、6栏相应股东性质的出资额合计数=财企01表实收资本项下对应股东性质。
三、境外投资情况表(财企补03表)
(一)填报范围
本表由境外企业分户填报,集团汇总填报。
(二)主要指标填报方法
1.从业人员人数情况:反映境外子企业雇佣的人员人数,按年末数、全年平均数分别列示,其中中方人员单列。
2.年末职工人数情况:反映企业年末人事关系或工资关系在本单位的固定职工及劳动合同制职工。集团派往境外工作的中方职工人数,按年末、全年平均数分别列示。
3.人工成本情况:指企业当年实际发放的全部从业人员薪酬、职工工资总额,其中中方人员单列。
4.注册资本:按境外企业在驻在地登记注册的资本数额填列。其中中方投入资本和中方资本中以个人名义注册的资本额应单独列示。
5.对外投资总额:反映企业期末累计向境外的投资金额,其中,向境内投资和境外上市公司对境内的投资应单独列示。
境外投资指投资主体通过投入货币、有价证券、实物、知识产权或技术、股权、债权等资产和权益或提供担保,获得境外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及其他相关权益的活动。
6.驻在地所得税率:应按照境外企业实际执行的税率填列。采用比例税率的企业,按实际比例税率填列;采用累进税率的企业,按平均所得税率填列。集团合并报表可不填列。
7.本年实际上交驻在地税金(费)总额:指境外企业本年度实际上交驻在地的各类税金(费)之和,集团合并报表汇总填列所有境外子企业向境外国家或地区上交的税金(费)之和。
8.对驻在地社会贡献总额:反映企业在驻在地缴纳的各种税费、支付的人员薪酬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对外捐赠和净利润等。各部分与会计指标的基本对应关系如下:
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反映企业本年度实际发放的全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人员的人工成本支出总额及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医药费等各项补助。
利息支出:反映企业本年全部利息支出金额,含利息费用化和资本化金额。
上交税费:反映企业本年实际上交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建税、烟叶税、关税、企业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石油特别收益金及其他税费的合计金额。
对外捐赠:反映企业本年发生的救济性、公益性及其他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等捐赠支出总额。
9.带动国内出口总额:指企业本年度累计带动国内设备、材料、技术及劳务出口的金额。其中,带动国内设备的出口金额应单独列示。
10.已投保资产总额:反映企业已向境内外保险机构投保所涉及的资产总额。
11.所属离岸公司情况:仅由集团本部填报,离岸公司专指在境外设立的以持有其他企业股权为目的、自身无实际经营活动、不单独上报本套报表的公司,包括但不限于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BVI)、开曼群岛、巴拿马等地的公司。
年末离岸公司存放资金余额指年末离岸公司本级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现金等价物之和,不包含离岸公司所控股的实体经营公司的合并货币资金。由企业集团总部统计全集团离岸公司情况进行填列。
12.中介机构审计资产占比:仅由集团本部填列,反映经中介机构审计的境外资产总额占集团境外总资产的比例。
境内中介机构审计资产占比:反映经境内中介机构审计的境外资产总额占集团境外总资产的比例。
13.投资目的:根据实际情况选填“生产经营”“研究开发”“离岸公司”或“其他”。
14.重大财务制度建设情况:据实填写“是”或“否”。其中,财务主管人员由母公司委派情况,据实选择“财务负责人由母公司委派”、“未设财务负责人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由母公司委派”或“其他”。
(三)表内公式
3行=(4+5)行;6行=(7+8)行;11行≥12行;12行≥13行;14行≥15行;16行≥17行;20行≥21行;22行≥23行;24行≥25行≥26行;27行≥28行;27行≥29行;29行≥30行;33行≥34行;36行≥37行;51行≥52行。
(四)表间公式
(2+3)行≤财企01表2行“期末余额”栏;11行≤财企09表2行“本年数”栏;14行≤财企09表3行“本年数”栏;22行≤财企09表31行“本年数”栏。
四、企业办社会机构情况表(财企补04表)
(一)填报范围
本表填报范围为本年度汇总会计报表所涉及的所有法人企业。对于二级分公司等非法人企业,也应分单位进行统计,纳入本表统计范围。
(二)主要指标填报方法
1.国有企业办社会机构数量情况(个):指由集团本级及所属各级子公司投资设立、管理或发放补贴补助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社会公益及生活后勤服务单位机构。办社会机构以所服务的法人企业为单位统计,可以独立或不独立核算,对非独立核算的单位,应对收入、支出、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等指标尽可能准确区分,办社会机构之间有隶属关系或产权关系的,如小学既有服务于母公司的本校,也有服务于子公司的分校,应分别统计。以当年年末数为准。其中:
(1)教育机构指实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普通高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不包括服务于本企业的培训中心。
(2)医疗机构指企业所办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卫生所(医务院、保健站、卫生室)、急救中心等。
(3)市政机构指负责管理维护厂区外道路、桥梁、公园等市政设施的机构。
(4)社区管理机构指为社区提供卫生、文化、环境、治安等社会性福利服务的专门机构,类似于街道办或居委会。
(5)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指专门为离退休人员提供服务的管理机构,服务对象全部或大部分为本企业离退休人员。主要面向社会群众提供服务的,归入社区管理机构统计。对于以企业部门形式存在的离退休管理机构,纳入本表统计范围。
(6)供电、供水、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机构。供电、供水、供热、供气机构指为企业职工家属区提供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管理服务的机构;物业管理机构指为房屋及配套设施设备、场地等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的机构,包括商业物业和小区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机构应向业主收费,如果全部运行费用均由企业承担的,归入社区管理机构统计。
(7)其他机构指除以上机构外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社会公益及生活后勤服务单位机构,如浴室、食堂。
2.在职职工人数情况(人):指与机构以劳动合同等形式建立劳动关系的正式职工,不包括外聘人员。
3.收入情况(元):指当年全部收入,包括收费、捐赠、财政拨款、企业经费补助等各种渠道的收入。其中,企业经费补助额包括企业提供的现金补贴、减免费用、主办企业垫支费用等。
4.支出情况(元):指当年全部支出,包括人员费用支出、办公费用支出、项目费用支出等各类支出。
5.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情况(户):指企业自办的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物业管理机构分别服务的职工户数。
6.仍由企业管理的退休人员数量:尚未移交街道和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相关管理服务工作仍由国有企业承担的退休人员的数量。
7.其他问题的说明:如果企业设立的某机构同时承担多项职能,按承担的最主要职能填列到相关机构,不分别填列。
(三)表内公式
1行=(2+3+…+9)行;10行=(11+12…+18)行;36行=(37+38+…+44)行;19行=(20+22+24+26+28+30+32+34)行;45行=(46+47+…+50)行。
五、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支出表(财企补05表)
本表主要反映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划分的中央企业本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情况。
(一)填报范围
本表的填报范围为本年收到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的中央一级企业,具体由中央企业集团本部填报。
(二)填报方法
本表根据财政部下达的本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文件中有关数据填列。
(三)指标解释
1.厂办大集体改革支出:反映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的支持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分离,安置厂办大集体职工等方面的支出。
2.“三供一业”移交补助支出:反映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的支持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分离移交方面的支出。
3.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支出:反映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的支持中央企业特别是独立工矿区、三线地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企业棚户区改造方面的支出。
4.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支出:反映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的用于国有企业改革中职工安置等方面的支出。
5.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支出:反映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的用于困难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方面的支出。
6.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支出:反映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的支持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投向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等方面的支出。
7.公益性设施投资支出:反映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的公益性企业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支出,包括油气管道支出、交通运输设施支出、通信设施支出、市政服务设施支出等。
8.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发展支出:反映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的支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支出。
9.生态环境保护支出:反映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的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
10.支持科技进步支出:反映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的用于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包括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支出。
11.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支出:反映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的用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等涉及国家战略安全方面的支出,包括能源资源安全、信息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
12.对外投资合作支出:反映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的支持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对外投资合作业务的支出。
13.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反映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的用于国有企业政策性补助方面的支出。
14.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反映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的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四)表内公式
1.行次:1行=(2+3+4+5+6)行;7行=(8+9+10+11+12+13+14)行;17行=(1+7+15+16)行。
2.栏次:1栏=(2+3+4)栏;5栏=(6+7+8)栏;9栏=(10+11+12)栏;10栏=(2-6)栏;11栏=(3-7)栏;12栏=(4-8)栏。
六、主要分析指标表(财企补06表)
本表由计算机生成,反映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以及其他各项财务指标情况。本表随同企业财务决算报表一并上报。
(一)填报范围
本表填报范围为本年度汇总会计报表所涉及的所有法人企业。
(二)主要指标的填报方法
1.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指标
(1)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
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年末国有资本权益总额÷年初国有资本权益总额×100%,全口径反映企业当年国有资本权益变动情况。
(2)净资产收益率(含少数股东权益)(%)
净资产收益率(含少数股东权益)=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平均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合计+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
(3)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4)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5)利润总额增长率(上年利润总额>0时成立)(%)
利润增长率=利润增长额/上年利润总额×100%
利润增长额=本年利润总额-上年利润总额
2.盈利能力指标
(1)净资产收益率(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净资产收益率(不含少数股东权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平均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00%
平均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年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2
(2)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3)毛利率(%)
毛利率(%)=(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金融企业营业成本)/营业总收入×100%
(4)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总收入×100%
(5)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利息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退保金+△赔付支出净额+△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净额+△保单红利支出+△分保费用)+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
(6)成本费用总额占营业总收入的比率(%)
成本费用总额占营业总收入的比率=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总收入×100%
3.资产质量指标:
(1)总资产周转率(次)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已赚保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2)在运资产周转率(次)
在运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已赚保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平均在运资产总额
平均在运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初在建工程+年末资产总额-年末在建工程)
(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已赚保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年初流动资产+年末流动资产)/2
(4)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已赚保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年初应收账款余额+年末应收账款余额)/2
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应收保费+△应收分保账款)
(5)存货周转率(次)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利息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退保金+△赔付支出净额+△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净额+△保单红利支出+△分保费用)〕/平均存货余额
平均存货余额=(年初存货余额+年末存货余额)/2
存货余额=存货净额+存货跌价准备
(6)应付账款周转率(次)
应付账款周转率=〔营业成本+(△利息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退保金+△赔付支出净额+△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净额+△保单红利支出+△分保费用)〕/平均应付账款
平均应付账款=(年初应付账款+年末应付账款)/2
(7)净营业周期(天)
净营业周期=360/应收账款周转率+360/存货周转率-360/应付账款周转率
(8)资产现金回收率(%)
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9)存货增长率(%)
存货增长率=本年存货增长额/年初存货余额×100%
本年存货增长额=年末存货余额-年初存货余额
存货余额=存货净额+存货跌价准备
4.债务风险指标
(1)带息负债/投入资本(%)
投入资本=所有者权益+带息负债总额
(2)长期资本负债率(%)
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100%
(3)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4)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5)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6)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100%
(7)短期借款占全部借款的比率(%)
短期借款占全部借款的比率=年末短期借款余额/年末借款合计数×100%
年末借款合计数=年末短期借款余额+年末长期借款余额
(8)带息负债比率(%)
带息负债比率=年末带息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
5.经营增长指标
(1)营业总收入增长率(%)
营业总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总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总收入×100%
本年营业总收入增长额=本年营业总收入-上年营业总收入
(2)营业利润增长率(上年营业利润>0时成立)(%)
营业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100%
营业利润增长额=本年营业利润-上年营业利润
(3)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年初所有者权益合计
(4)资产增长率(%)
资产增长率=(年末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5)固定资产增长率(%)
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额/年初固定资产原价×100%
固定资产增长额=年末固定资产原价-年初固定资产原价
(6)技术投入比率(%)
技术投入比率=本年科技支出合计/营业总收入×100%
6.其他分析指标
(1)长期股权投资占净资产比率(%)
长期股权投资占净资产比率=年末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100%
长期股权投资余额=长期股权投资净额+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投资占营业总收入的比率(%)
固定资产投资占营业总收入的比率=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已赚保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本年数×100%
(3)职工薪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职工薪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本年实际发放职工薪酬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4)职工薪酬占营业总收入的比率(%)
职工薪酬占营业总收入的比率=本年实际发放职工薪酬总额/营业总收入×100%
(5)年末法定盈余公积占实收资本的比率(%)
年末法定盈余公积占实收资本的比率=盈余公积中法定公积金/实收资本×100%
(6)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率=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7.补充资料中企业指标:分别填列纳入合并范围法人单位盈利户数、盈利额;亏损户数、亏损额。
8.补充资料中其他指标
(1)职工人均资产(元/人)
职工人均资产=年末资产总额/年末职工人数
(2)职工人均利润(元/人)
职工人均利润=利润总额/全年平均职工人数
(3)人均职工薪酬(元/人)
人均职工薪酬=全年实际发放职工薪酬总额/全年平均职工人数
(4)职工人均工资(元/人)
职工人均工资=全年实际发放职工工资总额/全年平均职工人数
(5)职工人均上交税费(元/人)
职工人均上交税费=本年实际上交税费总额/本年平均职工人数
(6)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全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总值/本年平均从业人员人数
(三)表间公式
2行“本年数”栏=财企05表(29/1)行*100%;3行“本年数”栏=财企02表40行“本年金额”栏/[财企01表147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栏/2]*100%;4行=财企03表28行/财企02表40行;5行=财企01表(119/74)行*100%;若财企02表38行“上期金额”>0,则6行“本年数”=财企02表38行[(“本期金额”-“上期金额”)/“上期金额”]栏*100%;9行“本年数”栏=财企02表42行“本年金额”栏/[财企01表145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栏/2]*100%;10行“本年数”栏=财企02表“本期金额”栏(38+20)行/[财企01表74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栏/2]*100%;11行=财企02表[(2+……+5-7-……-14)/1]行*100%;12行=财企02表(34/1)行*100%;13行=财企02表[38/(7+……+19+23)]行*100%;14行=财企02表[(7+……+19+23)/1]行*100%;15行=财企03表28行/财企02表1行;17行“本年数”栏=财企02表“本期金额”栏(2+……+5)行/[财企01表74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栏/2];18行“本年数”栏=财企02表“本期金额”栏(2+……+5)行/[财企01表(74-41)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栏/2];19行“本年数”栏=财企02表“本期金额”栏(2+……+5)行/[财企01表25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栏/2];20行“本年数”栏=财企02表“本期金额”栏(2+……+5)行/[财企01表(9+12+13)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栏/2];21行“本年数”栏=财企02表“本期金额”栏(7+……+14)行/{[财企01表18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栏+财企06表2行(11+1)栏]/2};22行“本年数”栏=财企02表“本期金额”栏(7+……+14)行/[财企01表83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栏]/2};23行“本年数”栏=360/20行“本年数”+360/21行“本年数”-360/22行“本年数”;24行“本年数”栏=财企03表28行“本期金额”栏/[财企01表74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栏/2]*100%;25行“本年数”栏=[财企01表18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栏+财企06表3行(11-1)栏]/(财企01表18行“期初余额”栏+财企06表3行1栏)*100%;27行“本年数”栏=财企10表26行2栏/(财企01表147行“期末余额”栏+财企10表26行4栏)*100%;27行“上年数”栏=财企10表26行1栏/(财企01表147行“期初余额”栏+财企10表26行1栏)*100%;28行=财企01表[118/(118+147)]行*100%;29行=财企02表[(38+20)/21]行;30行=财企01表(25/103)行*100%;31行=财企01表[(25-18)/103]行*100%;32行=财企03表28行/财企01表103行*100%;33行=财企01表[76/(76+106)]行*100%;34行“本年数”栏=财企10表26行2栏/财企01表119行“期末余额”栏*100%;34行“上年数”栏=财企10表26行1栏/财企01表119行“期初余额”栏*100%;36行“本年数”栏=财企02表1行[(“本期金额”-“上期金额”)/“上期金额”]栏*100%;若财企02表34行“上期金额”栏>0,则37行“本年数”栏=财企02表34行[(“本期金额”-“上期金额”)/“上期金额”]栏*100%;38行“本年数”栏=财企01表147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期初余额”]栏*100%;39行“本年数”栏=财企01表74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期初余额”]栏*100%;40行“本年数”栏=财企01表38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期初余额”]栏*100%;41行=财企08表15行/财企02表1行;43行“本年数”栏=(财企01表33行“期末余额”栏+财企06表11行11栏)/财企01表147行“期末余额”栏100%;43行“上年数”栏=(财企01表33行“期初余额”栏+财企06表11行1栏)/财企01表147行“期初余额”栏100%;44行=财企08表40行/财企02表(2+……+5)行*100%;45行=财企09表30行/财企02表(7+……+19+23)行*100%;46行=财企09表30行/财企02表1行*100%;47行=财企01表(138/121)行*100%;48行“本年数”栏=财企08表55行/[财企01表148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栏/2]*100%;封面“报表类型码”为0时,如果财企02表38行“本期金额”栏>0,则51行“本年数”栏=1,否则51行“本年数”栏=0;封面“报表类型码”为0时,如果财企02表38行“上期金额”栏>0,则51行“上年数”栏=1,否则51行“上年数”栏=0;封面“报表类型码”为0时,如果财企02表38行“本期金额”栏<0,则52行“本年数”栏=1,否则52行“本年数”栏=0;封面“报表类型码”为0时,如果财企02表38行“上期金额”栏<0,则52行“上年数”栏=1,否则52行“上年数”栏=0;封面“报表类型码”为1或2或3或4或5或9时,则53行“本年数”栏=54行“本年数”栏=53行“上年数”栏=54行“上年数”栏=0;如果财企02表38行“本期金额”栏>0,则53行“本年数”栏=财企02表38行“本期金额”栏,否则53行“本年数”栏=0;如果财企02表38行“上期金额”栏>0,则53行“上年数”栏=财企02表38行“上期金额”栏,否则53行“上年数”栏=0;如果财企02表38行“本期金额”栏<0,则54行“本年数”栏=财企02表38行“本期金额”栏,否则54行“本年数”栏=0;如果财企02表38行“上期金额”栏<0,则54行“上年数”栏=财企02表38行“上期金额”栏,否则54行“上年数”栏=0;56行=财企01表74行/财企09表4行;57行=财企02表38行/财企09表6行;58行=财企09表(30/6)行;59行=财企09表(31/6)行;60行“本年数”栏=财企07表1行“本年已交数/已补数”行/财企09表6行“本年数”栏;61行=财企08表27行/财企09表3行。
七、行政事业单位投资情况审核表(财企补07表)
本表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年报导入数据及本报表主表中相应数据,由计算机生成。
(一)填报范围
本表填报范围为有所属企业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
(二)主要指标解释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报信息部分内容由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年报导入。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信息部分内容由本报表主表封面及资产负债表中相关信息自动生成。不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指标按所有者权益数填列。
(三)表内公式(合理性)
1栏=23栏;2栏=24栏;7栏=21栏;8栏=22栏;18栏=26栏;如11栏为“权益法”,则10栏=12栏=14栏*18栏。
八、企业期初数调整情况表(财企补08表)
(一)编制方法
为便于上年数据与本年数据进行核对,在计算机软件自动提取两年主要指标及数据的基础上,逐级(含合并、汇总及差额单位)分析填列差额形成的原因及影响金额。
(二)表内有关指标解释
1.合并范围变化:反映企业因年度间合并范围变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调整本年年初数而导致的主要指标本年年初数与上年年末数的差异额。
2.清产核资调整:反映企业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清产核资结果调整本年年初数而导致的主要指标本年年初数与上年年末数的差异额。
3.重要前期差错更正:反映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前期会计差错更正而导致的主要指标本年年初数与上年年末数的差异额。
4.会计政策变更:反映企业变更会计政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调整本年年初数而导致的主要指标本年年初数与上年年末数的差异额。
5.公司制改建计提三类人员费用调整:反映企业实施公司制改建,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金额计提三类人员费用调整本年年初数而导致的主要指标本年年初数与上年年末数的差异额。
6.备注:简要说明重大期初数调整事项及其他项主要内容。
(三)表内公式
1.行次:1行=(2+7)行。
2.栏间:3栏=(10-17)栏;3栏=(2-1)栏;10栏=(4+5+6+7+8+9)栏;17栏=(11+12+13+14+15+16)栏。
(四)表间公式
1行本年年初数=财企01表147行期初余额;2行本年年初数=财企01表145行期初余额;3行本年年初数=财企01表128行期初余额;4行本年年初数=财企01表132行期初余额;5行本年年初数=财企01表137行期初余额;6行本年年初数=财企01表144行期初余额;7行本年年初数=财企01表146行期初余额;8行本年年初数=财企02表1行上期金额;9行本年年初数=财企02表38行上期金额;10行本年年初数=财企02表40行上期金额;11行本年年初数=财企02表42行上期金额;12行本年年初数=财企02表43行上期金额。
九、划转国有资本情况统计表(财企补09表)
(一)填报范围
本表由存在国有资本划转情况的当事人企业双方填写。
(二)编制方法。
划转企业填报项目按照截至本次填报周期末实际情况填写。
(二)表内有关指标解释。
1.划转基准日企业户数: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49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在确定的划转基准日划转的企业户数。
2.截至本期末企业户数:截至本次填报周期末,承接主体仍持有划转股权的企业户数。
3.划转基准日划转股权账面值:依据《实施方案》,在确定的基准日划转股权经审计的账面值。
4.截至本期末划转股权账面值:截至本次填报周期末,根据企业经济效益月度快报,承接主体仍持有划转股权的账面值。
5.用于代替无法划转股权的资金:根据《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资委 税务总局 证监会关于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的通知》(财资〔2019〕49号,以下简称《通知》),替代或补足无法追溯划转国有股权而上缴的资金。
6.划转股权累计分红金额:截至本次填报周期末,承接主体累计获得的划转股权分红。
7.当年分红金额:截至本次填报周期末,承接主体当年累计获得的划转股权分红。
8.银行存款:截至本次填报周期末,承接主体根据《通知》,以银行存款作为投资方向的金额,不含尚未付息的收益部分。
9.一级市场购买国债:截至本次填报周期末,承接主体根据《通知》,以一级市场购买国债作为投资方向的票面金额,不含尚未付息的收益部分。
10.对划转对象的增资:截至本次填报周期末,承接主体根据《通知》,以对划转对象的增资作为投资方向的股权账面值。根据企业经济效益月度快报数计算。
11.其他:承接主体进行的其他方式运作形成的资产价值。如有,需逐项进行备注说明。
12.累计运作收益:截至本次填报周期末,承接主体通过运作累计获取的收益,包括已经付息的银行存款利息和国债利息,以及对划转对象增资确认的实收资本对应的分红和净资产增值部分。
13.当年收益:截至本次填报周期末,承接主体通过运作当年累计获取的收益,包括已经付息的银行存款利息和国债利息,以及对划转对象增资确认的实收资本对应的分红和净资产增值部分。
14.企业名称:以划转企业工商登记名称为准。
15.企业层级:择省级、市级、县级其一填写。直辖市市级企业按省级填报、区级企业按市级填报。
16.国资监管机构名称:择XX省(市、县)国资委、XX省(市、县)财政厅(局)其一填写。
17.控股股东:按照企业公司章程填写。
18.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按照工商登记、产权登记或各省划转通知填写。
19.承接主体持股比例:承接主体因划转或运作持有的该企业股权比例。
20.承接主体享有净资产账面值:承接主体因划转或运作持有的该企业股权所对应的净资产账面值。
21.企业累计向承接主体分红金额:截至本次填报周期末,划转企业累计向承接主体分红金额。
22.当年分红金额:截至本次填报周期末,划转企业当年向承接主体分红金额。
(四)表内公式
8行≥9行;16行≥17行;26行≥27行。